悦美书屋·少儿图书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指导】林美琴:以正确的姿势拥抱亲子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08: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美琴,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现专事阅读及写作、作文教学研究,并担任台南市公共图书馆委员及县市读写教育咨询顾问,撰写台湾青少年周报《好读》专栏,带领国内外阅读/写作/读书会/说故事等培训课程及工作坊。著作包括:《绘本有什么了不起?》《绘本游艺场》《上作文课了》《手制绘本快乐玩》《儿童阅读新识力》等十余种,译有绘本《图书馆老鼠》等。

文/李贝(家庭关系研究院成员)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一把相同的种子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光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阅读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想说,阅读固然重要,但正确阅读更重要。

如今,亲子阅读是一个很热的话题,这股暖风已吹向很多家庭。但在“热”的同时,我们是否应放慢脚步,进行一些“冷”思考,审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阅读的道路上,我们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真得读懂绘本了吗,其在亲子阅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亲子阅读在推行中存在哪些误区?如何才能发挥亲子阅读的最大价值?我们究竟该以怎样的姿势来拥抱亲子阅读?

重新发现绘本

说到亲子阅读,就不能不提绘本。绘本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但仍有很多人对绘本还停留在“小人书”的认识层面,甚至有人认为绘本是给不识字的人看的。其实每一本小小的绘本,都是一个大大的世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那么,绘本在亲子阅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林美琴老师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图画生动,满足了孩子在幼儿阶段的阅读需求。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孩子的阅读能力是有所差异的,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比较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画书,而绘本中有大量生动有趣的图形,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风趣生动的画面不仅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还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从而将幼儿带入快乐的阅读之旅。

2、主题丰富,涵盖了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

如《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就涵盖了婴幼儿生活从吃饭、睡觉、洗澡、上厕所、刷牙、穿衣、问好到交友等各个方面。绘本通过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把你带入你熟悉或不熟悉、喜欢或不喜欢的领域,并透过绘本创作者的眼和心,扩展你的视野,将你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3、层层推进,是听、说、读、写能力建立的重要铺垫。

孩子首先被图形吸引,通过对图形的理解,逐步由图形联想到文字,进入指物认字的阶段,然后再逐步锻炼从字到词、句再到段的语言能力,进而步入自主阅读的阶段。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4、寓意深刻,图像背后是深刻内涵的凝缩。

林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苹果在绘本中可能不只是苹果的表象描述,而是作为传递某种意义的媒介:如果苹果放在医生或牛顿旁边,那就不只是苹果,而且成了健康或地心引力的象征。阅读绘本时,不应只将眼光停留在故事表面,而要让自己的情绪融入其中,感受绘本独特的魅力和思想。
亲子阅读有哪些误区

早期亲子阅读对孩子的成长益处颇多,但林美琴老师表示,在亲子阅读推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1、早读不是提前读。

早读在幼儿成长阶段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很多家长误读了早读的意思,认为早读就是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提前读很多东西,提前认识很多文字,提前接受很多道理。笔者观察到,一些家长让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可谓用心良苦,但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抽象枯燥的知识是否会扼杀掉孩子的学习兴趣,过早的智力开发是否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压力和负担。

2、共读不是陪读。

共读不是陪读,而是要家长跟着孩子一起读,在这个场景中,家长不要把自己当成老师,费力教导孩子,而应引领孩子从“学会阅读”到“从阅读中学习”。不然,孩子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回家还要继续上父母的阅读课,会毫无兴趣,甚至会把阅读变成了一种负担。有的家长像是给孩子上课一样,通过给孩子读绘本,不停地提问,不停地审问孩子学到了什么。此时,绘本变成了教化的工具,承载了家长更多的期待,反而影响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3、多未必就好。

家长都非常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所以拼命给孩子“喂”很多东西,也不管孩子能否消化。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炫耀,我的孩子才三岁,可是他已经能认识多少个字、背多少首诗了。林美琴老师认为,识字不代表会阅读。如果识字多,但他没有能力将内容串联起来,理解其中含义,或是只是读懂情节,却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认识,都没有达到阅读的效果。而且家长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在幼儿时期对孩子想象力、敏锐感受力的培养,而一旦错过最佳培养时机,将追悔莫及。因此,父母不应操之过急,而是要打好孩子的底蕴和基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及能力。
如何以正确的姿势拥抱亲子阅读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给孩子读书,营造温馨读书的家庭环境,将非常有利于引导孩子读书。但如何才能发挥亲子阅读的最大价值,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拥抱亲子阅读?林美琴老师给了父母如下建议:

1、时刻学习,保持耐心。

父母也需时刻学习,时刻更新自己的理念及知识。另外,和孩子共读时,即使遇到挫折,即使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持续,父母也要耐心,并平静思考如下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性情因势利导,如何建立孩子的阅读习惯,选择的绘本是否。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曾说道:“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选好人生的第一本书非常重要。所以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去选择适合的绘本,并持续耐心地观察孩子、引导孩子。

2、不要把绘本当成教化的工具。

林美琴老师认为,很多人长大之所以不再喜欢阅读,是因为常常把阅读跟考试连在一起,往往涉及一些不愉快的经验。因此大人和孩子共读时,不要再把这样的阴影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要随时提问,不要怀着检验结果的心态讲大道理,让阅读变得严肃、沉重。那样的话,孩子还敢和你阅读,还愿意阅读吗?

阅读应当是愉快的经验,孩子应该是一想到阅读就自然想到妈妈温暖的怀抱。怎样通过绘本去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孩子非常自然地认为阅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家长需要努力的方向。阅读概念的建立、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强化,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了这样坚实的配备,才能给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

3、与孩子互动起来。

黄乃毓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样米养百样人,一个故事引发千种感想,一本童书则引发万种表情。”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一起分享书中的乐趣,这样才能调动起孩子的参与热情,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笔者观察到,一些父母认为阅读是孩子的事,等到孩子自己认字时才可以读书。其实,儿童早期阅读,特别是亲子共读的模式,不仅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还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一家人一起享受纯粹的阅读乐趣,让读书变成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好玩的事情,让阅读变得没有那么严肃,让阅读变为家庭的一种日常活动,孩子会渐渐明白阅读是和开心连在一起的,是和爸爸妈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的。

4、孩子才是绘本阅读的主角。

在读绘本的时候,孩子才是主人,孩子惯性思维尚未建立,绘本里所有细节对孩子来说都是大大的惊喜和发现。家长应带着孩子一起探索绘本的神秘世界 ,而不是扮演一个无所不知的大人形象,什么都告诉孩子,这样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会减少,思维发展也会受限。

此外,家长还应与孩子一起读、一起学、一起成长。经常鼓励孩子,比如说:“你竟然知道啊,妈妈都没发现啊!”,类似鼓励的话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愿意和父母去分享和交流。在这样愉快的阅读空间里,孩子会在绘本阅读中有更多、更丰富的发现。而大人也可以通过绘本学到更多、得到更多, 甚至更加了解你的孩子。

林美琴老师举了一个她孩子的例子:“当时我的孩子才三岁,一天看绘本时,有一页画面是小朋友在后台准备上台表演,上面的问题是:后台的小朋友是什么样的心情?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回答很紧张,而我孩子眼睛睁得大大地说:‘好期待’!当孩子后来决定要考音乐系时,我考虑要不要认同孩子的选择,可是脑子突然冒出来小时候三岁给孩子读绘本,孩子说好期待的画面。于是我相信孩子适合走这条路。”你会发现,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对孩子进一步的了解,从小时候跟孩子共读绘本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建立起来。
结语

绘本的力量,远远大于所谓的说教和口号。小绘本有大格局,小绘本是一个大世界,这座宝藏还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挖掘。爱绘本、爱阅读、正确阅读,孩子必定会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迈向未来。

林老师在作品《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中写道:“绘本不是如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同样,孩子也不像大人想象的那般肤浅。这样的绘本阅读理念并非是让成人以知识、经验凌驾于孩子之上,而是引领孩子自己去发现,以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力,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惊奇与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合肥悦美阅读指导中心   皖ICP备19007624号-1

GMT+8, 2024-11-23 03:15 , Processed in 0.0899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