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美书屋·少儿图书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6:3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朱永新
很多人说,我们天天不都在读书吗?天天都有看教科书、教辅书。但是,这些书并不是我们阅读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书,这些书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对孩子来说很重 要,很安全又容易吸收。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终生都吃母乳,我们相信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每个孩子在两三岁之后就要开始自主进食,甚至更早。
学校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最有效率的课堂教育方式,将人类的知识高度地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作用就相当于母乳。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看教科书、教辅书,他一定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因为教科书、教辅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的东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应该说就算完成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很容易将书本永远丢弃到一边,这个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成绩虽然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他的未来一定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我们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我们学会自主飞翔。
前苏联教育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的书,那就是学校。只要有了书,孩子们就有了阳光、有了成长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比我们现在很多村小的硬件设施还要差得多,但苏霍姆林斯基每天都要和教师、孩子们一起读书,让孩子们真正走进图书,这样的学校才更像个学校。
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形成的。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则面目可憎”,这是精神的饥饿感造成的。人生的很多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有关键时期。人生的很多能力在某个时期如果适当地给与刺激,只要一学习就能够掌握。但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一旦错过就永远失去了。当然,不是说中小学没有养成这种习惯今后就不可能了,只是会很困难了。
现在,我们学校和学生的图书拥有量是很可怜的。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超过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 .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则更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则至少是500页。美国大学是怎么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堂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的大学首先是重视阅读,在有了共同语言的情况下再进行接下来的课程,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对话。而我们的老师甚至会二三十年来都拿着同样的备课稿去给学生们讲课,这被人戏称是“拿着一张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没有阅读的学校,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半成品甚至是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
让我们的学校,都成为阅读的天堂吧。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阅读研究所(微博)名誉所长、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总主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合肥悦美阅读指导中心   皖ICP备19007624号-1

GMT+8, 2024-11-22 21:50 , Processed in 0.08917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